数据资产如何赋能?解析企业、国企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不同路径
数据资产管理已成为各类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任务,不同主体因职能属性差异呈现管理重点分化,需结合制度规范与技术工具构建适配体系。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,以下是基于当前政策与实践的梳理,分享给大家:
一、主体差异与管理要点
企业(含国企)
核心目标:资产保值增值与市场化运营,重点在于数据确权、流通交易及合规变现。
实施路径:
建立数据资产治理体系,明确数据权属划分(所有权、使用权、经营权);
开展数据资产登记入表,结合《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暂行规定》推进财务化核算;
探索数据资产应用场景,如智能客服、供应链优化等,挖掘数据要素倍增效应。
行政事业单位
核心目标:公益服务与履职支撑,强调安全可控与合规共享。
实施路径:
建立公共数据资产目录,明确数据分类分级与共享开放边界;
推进数据资产入账管理,试点数据授权运营与收益分配机制;
强化数据安全审计,防范公共数据滥用风险。
社会团体
侧重方向:跨组织数据共享与行业标准制定,需平衡成员权益与公共利益;
可借鉴企业数据资产管理框架,重点完善数据采集授权协议与匿名化处理机制。
二、通用管理框架
制度体系
遵循《数据二十条》产权分置理论,构建“持有权+使用权+经营权”权属规则;
落实财政部《数据资产管理指导意见》,建立覆盖采集、存储、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。
技术支撑
数据资产平台建设:集成数据目录管理、质量评估、安全监控功能,如清雁科技的全过程管理平台;
智能工具应用:采用AI驱动的元数据自动标注、区块链存证等技术提升管理效率。
运营机制
建立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,量化经济与社会效益;
设计收益分配机制,明确数据提供方、加工方、运营方的分成比例。
三、挑战与对策
权属争议
对策:通过智能合约记录数据流转路径,固化各方权益。
安全合规
对策:部署数据分级分类系统,实现敏感数据动态脱敏与访问控制。
技术能力薄弱
对策:分阶段搭建数据中台,优先解决高价值场景的资产沉淀问题。
四、实践参考
国企案例:某电网通过“专业责任制”实现元数据100%覆盖,构建数据质量闭环管控机制;
事业单位试点:水利部等7部门参与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,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;
技术方案:资产云管理提出“资产清点→元数据管理→权限架构→运营监控”四步法,适配中小型组织需求。
(注:以上框架需结合《数据要素×三年行动计划》此文件等政策动态调整,持续关注财政部试点成果推广进展。)
另外,数据资产和固定资产管理一样,也可以通过价值运营与合规管控结合,实现制度规范化、防护体系化、评估标准化三重升级,并推动数据资产实现与固定资产同等级别的精细化管理效能。
「资产云管理」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、便捷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。这次升级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结果,旨在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
感谢您一直以来对「资产云管理」的支持与信任,我们将继续努力,不断提升软件的功能和用户体验。
快来体验「资产云管理」的全新升级版吧,让您的资产管理更加轻松、高效!